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://travel.sina.com.cn/world/2010-08-06/1545140934_2.shtml"
黃沙漫漫的玄黃天地 杜茲——吉利特:從撒哈拉的門戶到粉色沙漠鹽湖 沙漠綠洲杜茲(Douz),是前往撒哈拉沙漠的門戶,越接近杜茲的中心,四周的景觀就變得越發蒼莽:路旁的礫石逐漸轉為沙質,而草叢也越來越稀疏。漸漸地,大路變成了小路,最后變得“無路可走”。一望無際的黃沙連著天際,所謂“路”不過是軋著之前的車轍,一陣狂風沙后,可能就再也尋不到。到了杜茲就可看到一片起伏的沙丘,這里就是真正的撒哈拉沙漠了。 杜茲是騎單峰駱駝的最佳地點,因為這里的人們保留著飼養駱駝的古老風俗,幾乎家家戶戶都有“沙漠之舟”。不過供游客乘坐的全是公駱駝,原來為了保證種群的優勢,當地人仍然堅持傳統:交配季節,讓它們自己去沙漠深處尋找配偶,然后再馴化這些新出生的小駱駝。也許正是這樣的“原汁原味”,杜茲被視為“駱駝之城”,每年12月舉辦的“駱駝節”也成了遠近居民與游客云集的一大盛事。 本以為沙漠里就是一片玄黃,沒想到見到了一片粉白的鹽質沙漠——吉利特鹽湖。吉利特鹽湖是連結杜茲及托澤兒這兩個大綠洲的橋梁,廣達5000平方公里,約占突尼斯國土面積的132。湖區還曾發現鯊魚的骸骨,想必古代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,拜造山運動所賜,變成了今天的模樣。盛夏季節,這里看到海市蜃樓的幾率冠絕全球。 吉利特鹽湖的黎明,微弱的光線下鹽湖似海似鏡倍感神秘。腳踩著鹽粒“咯吱咯吱”作響,用手捧起來仔細看,竟然帶著玫瑰的粉色光芒。周圍有小販兜售吹噓著這粉紅色鹽粒,據說美容效果一流。 迦太基:女王的城堡余音繞于殘垣斷壁 在突尼斯旅行,變化多端的地理和風景固然總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,但另一種不容忽略的沖擊卻是時常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強音。它沒有在千百年的風中飄散,而是余音繞于殘垣斷壁之上,聲聲呼喚,扣動心弦。 迦太基(Carthage)于突尼斯,就像長城于中國。當地人流傳著一種說法“若到突尼斯,必游迦太基”。這個3000年前的古城,默默地靜守在突尼斯北海岸的一角,響著誰也不能忽略的歷史回音。 站在腓尼基人、羅馬人進行3次布匿戰爭的土地上,站在幾建幾毀的遺跡中,迦太基的輝煌已隨風散去。惟有,藍天依舊。 關于迦太基的眾多傳說中,最具傳奇色彩的絕對要數“牛皮建國”的故事了:一位名叫艾麗莎的漂亮女王,為了逃避同胞哥哥的追殺,帶著隨從,乘船西渡。看到這一帶地勢險要,易守難攻,還可控制地中海交通要道,就決定在此地建城。然而根據當地柏柏爾人的習俗,禁止外來人占有超過一張牛皮大小的地方。這可難不倒聰慧的艾麗莎,她把牛皮剪成一根根又細又薄的皮條,首尾相接,將土地圍了起來。就這樣,女王得到了所想要的地盤,建立起這個歷史上最強大的奴隸制國家。 公元前146年羅馬人打敗腓尼基人,女王的城池被夷為平地。接著,一個新的羅馬-迦太基城在原來的廢墟上重建起來,并成為僅次于羅馬的第二大城。如今能看到的遺址主要就是這一時期的建筑。其中,安東南(Antonin)浴室和劇場讓古羅馬人引以為傲。前者曾是羅馬帝國最大的浴室,僅是它的“空調室”就有47米長15米高;后者可以容納幾萬人,如今一年一度的“迦太基國際聯歡節”還在此舉辦。 在圣·西普里安(St.Cyprien)天主教堂遺址的東側,矗立著一座宏偉建筑,這就是迦太基國立博物館,專門展出迦太基考古區出土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和資料。館內一塊巨石上刻有腓尼基文字。石上的字跡至今清晰可辨,據說就是這些字母后來成為希臘和阿拉伯采用字母的根源,從而流傳到世界各地。 撰稿/攝影:小茶相關閱讀:突尼斯酒店享你所想(組圖)美味突尼斯:一見鐘情不得不愛時光漫步突尼斯:下一站撒哈拉(組圖)12
關鍵字標籤:突尼西亞旅遊
|